高齡居住支持研究

協助弱勢族群找到一個家,日本以法規和制度踏出關鍵一步

  「高齡化悲歌!獨居老人租屋淪『拒絕往來戶』」、「租屋惡夢!身障者尋桃竹百間房屢遭拒」、「單親媽帶5歲孩租屋頻遭拒 房東坦言怕風險」這些新聞標題,相信你我都不陌生。老人、身心障礙者及單親家庭,在台灣想要租到房子找到遮風避雨的家,長久以來都不是容易的事,只能祈禱遇到好房東。

除了仰賴個別的友善房東外,是否有制度性的方式,能解決弱勢族群的租屋困境?借鏡鄰國日本經驗,在8月5日的「日本居住支援的趨勢與課題」線上講座中,日本奈良大學佐藤由美教授分享,近年日本透過「訂定住宅安全網法」、「建立協議會平台」兩大面向,逐步完善相關法規和制度,以嘗試協助弱勢族群租屋:

 

訂定住宅安全網法,有後盾解決弱勢租屋問題

  佐藤教授分享,從爆發COVID-19疫情後,因許多人面臨失業、經濟收入減少,申請租金補助的民眾,較疫情發生的前一年為34倍,凸顯弱勢民眾居住不穩定的問題。而日本和台灣一樣,弱勢族群也面臨租屋困難,根據2023年的一項調查,約有七成左右的房東,對於將房子租給高齡者、身心障礙者會拒絕或有不安感,而對低收入者也約占一半。

  為了有效解決弱勢租屋問題,日本於2017年大幅修正《促進特殊需求人群租賃住房供應保障法》(又稱《住宅安全網法》),在法規中明確制定「需特別考慮住房保障者」,包含:低收入者、受災者、高齡者、身心障礙者等,並建立登錄住宅制度、經濟支援、媒合及入住支援等,希望以法規作為後盾,解決弱勢族群結構性的租屋困境。

 

建立協議會平台,讓住宅及社福部門一起動起來!

 但若空有法規而無配套措施,政策也難以執行。佐藤教授提到,因弱勢族群租屋的議題,涵蓋住宅及社會福利部門,單一組織難以成事,因此日本也在中央及地方政府,推動設置「居住支援協議會」,成員除包含公部門中住宅、社福單位,也納入民間的不動產租賃業者、社福團體等,希望能拉近公部門各單位間、公私部門間的距離,讓大家集思廣益,一起動起來解決問題。

 

踏出關鍵一步,台灣是否也能借鏡日本?

  雖然台灣跟日本的住宅環境現況有所差異,但社會上的弱勢族群,同樣都在租屋市場上屢屢碰壁。目前台灣雖在《住宅法》中,有訂定社會住宅需出租給弱勢族群的比率,也明訂弱勢者的身分,但針對弱勢者的制度性保障或相關配套措施,以及政策資源的挹注,似乎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。

  而是否需要針對弱勢族群制定保障居住權益的專法?面對涵蓋不同專業領域、不同部門的弱勢居住議題,如何讓大家願意一起行動?鄰國日本已不再僅依靠好心房東,開始踏出制度性的關鍵一步,台灣能否在此基礎上學習借鏡,值得我們共同討論和深思!

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相關技術分析來改善使用者體驗隱私條款 關閉

GoTop